中国工程师最近揭晓了全球首台由超过20亿个人工神经元组成的类脑计算机。
据浙江大学的研发人员称,“达尔文猴”(悟空)的神经元数量接近猕猴,可用于推进受人脑启发的人工智能(AI)。
“达尔文猴”是浙江大学研究人员研发的最新一代类脑计算机。浙江大学周六在其社交媒体账号上表示:“这是全球首台基于专用神经形态芯片的类脑计算机,拥有超过20亿个神经元。”
浙江大学在官方博文中表示,该计算系统由960块达尔文3型类脑计算芯片组成,可产生超过1000亿个突触,距离实现更先进的类脑智能更近了一步。
达尔文猴已成功部署,利用中国开创性的人工智能公司深寻的类脑大型模型,完成内容生成、逻辑推理和数学等任务。
这台类脑计算机的神经元和突触资源还可用于模拟各种动物的大脑,例如猕猴、小鼠和斑马鱼,浙江大学指出,这可能会推动脑科学研究。
神经形态计算,也称为类脑计算,通过使用人工神经元和突触,从大脑的神经网络和处理能力中汲取灵感。
类脑计算可以通过让系统模拟决策、学习和记忆等认知功能,实现更高效的信息处理,从而实现更快、更具适应性的问题解决,以及更先进的人工智能系统。
脉冲神经网络比传统的人工神经网络更进一步,它使用离散脉冲或信号而不是连续值来表示和传输数据,从而更接近地模拟生物神经元的功能。
去年4月,英特尔宣布已建成首个拥有11.5亿个神经元的神经形态计算系统Hala Point,并表示将构建一条通往“更高效、更具可扩展性的人工智能”之路。该系统最初部署在美国能源部资助的桑迪亚国家实验室。
达尔文猴系统所依赖的达尔文3芯片由浙江大学与浙江省实验室于2023年合作研发。浙江大学表示,每块达尔文3芯片支持超过235万个脉冲神经元和数亿个突触,并配备了“专门的类脑计算指令集和神经形态在线学习机制”。在典型运行条件下,该系统的功耗仅为2000瓦左右。
浙江大学脑机智能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潘纲表示:“‘达尔文猴’的大规模、高并行性和低功耗特性将为现有的计算场景提供新的计算范式。”
兴盛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